:
:
:
:
最近在故纸堆里重温了徐志摩,张幼仪和林徽因的故事。他们三人的关系和感情纠葛相信大家都知道,就不啰嗦了。想要和大家分享的是,最近浏览一些图片后我觉得还蛮有趣的一个发现。
我原以为张幼仪这个在三人关系里的感情败将应该是其貌不扬,或文化不高的庸俗妇人。但实际上长得还挺好看的:大眼睛,鹅蛋脸,端庄秀丽。打扮得也时髦,而且她念过女子师范大学,在那个年代算是文化很好的女性了。只不过看她的照片,感觉她的个性可能缺少了一点女性的柔美。林徽因(甚至后来的陆小曼)的眼睛是带笑的,有梦有星星的,但张幼仪的眼睛是普通的... 眼神平实,甚至是坚毅的。用现在的词汇来形容,张幼仪的内心应该是个“女汉子”。毫无疑问,那并不符合年轻诗人徐志摩的审美观。徐在婚后不但感情出轨,甚至还曾用刻薄的词汇形容张(他是过错方唉,竟然毫无内疚)。
为张幼仪唏嘘之余,也不禁感叹女人真是应该从小得懂得疼自己,懂得享受生活。享受生活之余有力气偶然当当女汉子也无妨,但千万不能把那当成习惯。坚毅的性格和眼神,还是留给男人吧。
也许时代变迁,现代人(和从前的人相比)更能欣赏女汉子。但不管你喜不喜欢认不认同,女性娇柔的气质在两性关系中还是比女汉子的气质更有市场。不管你认不认同喜不喜欢😂,两性关系在人一生是否活得有幸福感中还是起很大作用的。
总结来说,我觉得家有女娃的,在学习上推娃适可而止就行了,留点余力培养娃欣赏美的能力,享受生活的能力,那个更重要。只有懂得了美,懂得了享受生活,才有可能具备浪漫的气质。一个爱美的,懂得生活,有浪漫气质的女人,才会激励一个好男人为创造美好生活而更努力吧。
感觉这个感悟对家有女娃的网友们更有借鉴意义,所以就放在龙坛了。而成人个性已经固定,所以这个感悟对单身成人的借鉴意义不大吧。
最后贴个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合照。这一对,让后人为其命运唏嘘不已。
张幼仪的四哥张嘉璈任浙江都督的秘书时,经常视察当地的学校。1913年,他视察杭州府中学堂时,发现众文中,有一篇文质俱佳、出类拔萃,作者是徐志摩。得知徐志摩是富裕人家的独生子,他当晚就修书一封,替妹妹求亲。徐父立即回信答允,这桩婚事就这么定了下来。
张幼仪十五岁,徐志摩十八岁,一对新人确实太年轻。他俩婚前相互只看过照片,原本陌生,她的容貌气质又极端不合意。据徐家佣人转述,徐志摩第一眼看到幼仪的照片,撇嘴嫌弃道:“乡下土包子。”1920年冬,张幼仪去欧洲与徐志摩团聚。她明显看出,在岸上张望着接船的人里,他是唯一不情不愿的。她并不迟钝,对徐志摩自始至终的嫌弃、厌烦心知肚明——他是那么忧郁和焦躁于跟她厮守的命运。张幼仪回忆道:“说不定他以为每次丢下我不管,就可以凭意志力让我消失得无影无踪。”此时,徐志摩已狂热地爱上了林徽因,每天早上心急火燎地跑出去理发,其实是去等待伦敦来信。
:
:
徐晓曼无疑是浪漫的,也很爱美,懂得如何生活。但是她的生活是建立在男人赚大钱的基础上的。租别墅,用一堆佣人,不用干家务,天天打扮做头发和化妆写诗。
试想一个在家天天洗衣做饭倒马桶的女人,天天带孩子喂奶换尿布的女人,哪里有时间去"美"?你说这样的女人不懂得生活?她们天天把家里打理的整整齐齐干干净净,把孩子照顾的好好的。但是这样的女人在丈夫眼里何来"浪漫"之说?
1926年10月3日,徐志摩和陆小曼再北海公园举行了盛大的婚礼。徐志摩和陆小曼都是二婚,婚礼却请了很多名流,声势浩大,更让人惊讶的是,他们还邀请了各自的前任。不过,张幼仪并没参加。
这场婚礼最经典的一幕是梁启超的致辞,说是证婚词,却没有祝福和赞美,通篇都是对新郎新娘的批评、训斥。
致辞如下:
“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,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,更不值得鼓励!徐志摩,你这个人性情浮躁,以至于学无所成,做学问不成,做人更是失败,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!陆小曼,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,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,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,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,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。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,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,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,以为高兴可以结婚,不高兴可以离婚,让父母汗颜,让朋友不齿,让社会看笑话!总之,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!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!——我说完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