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Loading...
Ad by
  •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,最低月费仅$40.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
Ad by
  • 推荐 OXIO 加拿大高速网络,最低月费仅$40. 使用推荐码 RCR37MB 可获得一个月的免费服务

看了ELY的自传很有启发, 贴一篇文章与大家共享

本文发表在 rolia.net 枫下论坛[转贴]冉云飞:怎样帮助老人回忆历史

我总是认为,历史不是毫无生气的死东西,不是一堆干瘪冰冷的数字,不是大人先生们的录鬼簿,不是官方表扬稿,不是统治阶层的旌表书。而是由那些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具体的个人,特别是许多小人物生动鲜活地组成的,因为没有鲜活之个体在世界上的行走记录,历史便显得空洞而无情。那么类似法国年鉴学派,如布罗代尔关于地中海之研究,以及他人所著之《蒙塔尤》(一时想不起作者名字,待查),便不会出笼;美国孔飞力的《叫魂》、史景迁的《王氏之死》之类的史学著作,便没有着笔的根基。
  

几千年来的中国包括近现代,中国都没有选择一种真正以对个体的权利之尊重为主体的社会制度,这真是我们人民的不幸。尤其不幸的是,一九四九年的制度选择,或者说所谓的“大势所趋”,更加将我们所遭遇的不幸,推到几千年来的极致。别的不说,单是非正常死亡(大饥饿、乱杀、批斗、武斗、因不堪凌辱的自杀等)的人数,也绝对是中国几千年来之最,甚至可能是中国历史上非正常死亡人数的总和。但这些非正常死亡人数,还有多少人能留下姓名、籍贯、职业、所犯错误之因由、何处接受惩罚、最后的结果等的基本信息。一个人鲜活地来到世上,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悲惨地死去,这不是件令人伤痛的事么?一个人的悲惨死去,一批人悲惨地死去,大规模的非正常死亡,难道还有比这更加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么?但这样的事,我们中国的记录究竟有多少?我敢说,也许连非正常死亡的人之零头都还不足。
  

我是遇着老年人,我就劝他们写回忆录的人,这固然是胡适先生所倡导之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写回忆录的原则。历史是多侧面多角度的,不是任何所谓的官方历史,乃至学者独力撰写,所能够完全涵盖的,因为有许多鲜活的个人,不能纳入这些所谓的宏大叙事中。但这样不能涵盖的人物是何其之多,多到以至于让我们忽略的程度。这样的忽略,不仅是我们一贯不尊重个人的历史传统在作怪,而且也是我们对历史过于呆板认识的结果——不少人认为历史只是由大事件所铸就而成的——如果我们众多的个体生活在这个国家的纪录,那么这个历史的真实就将大打折扣,同时这历史的丰富有肉亦将难以保证。有鉴于此,我们除了官方历史、学者历史、民间历史(包括族谱、墓志铭等),还应该有非常鲜活的个体的口述记录,这样才可以弥补历史因过于庞大,而忽视微小细节所造成的空洞之感。
  

四九年后,中国什么都缺,就是不缺灾难。各种运动风起云涌,各种整人手段层出不穷,各种非正常死亡人数大量涌现,人民的恐惧之感无以复加,不知什么时候灾难会突然降临,使你妻离子散、家破人亡。所幸在这样频密的灾难之后,尚有些九死一生、侥幸逃脱的漏网之人,但这些人已近风烛残年,存世之时日不可乐观。而这些人尚有后代,妻室儿女,大家茶余饭后也许会零星说到其间的无妄之灾,发几声感叹而已。难道我们所身历的苦难,就只配拿来作为茶余饭后几声没有记忆、无足轻重的感叹而已吗?我想是不能这样的,尤其是许多受到迫害的家庭之难属(包括身受灾难的家属、死难者的家属)更应该抓紧时间,将能够记录、抢救下来的资料,抢救出来。给自己后人留下一段珍贵的历史。不然,我们的先辈所受的灾难,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报偿(比如平反改正、比如补发损失、比如国家赔偿、比如追究责任、比如让施加者及所属之政府当局真诚道歉等等),而且没能得到有效的记录,就此消息于天壤间。这不仅是受难者的不幸,更是受难者后人之不幸,亦是整个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社会的不幸。因为我们受了苦,并没有在苦中得到有效的教训,与深切的反省,以免让其以后不再发生。如果不能这样,那样我们所受的苦,便是白受了。好像我们中国人生来就这样低贱,只配一代代地受苦受难似的。
  

每天来看我博客的人,既有老年人,更多的是年轻人。我认为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,将自己父母或者祖辈老人们的经历,择其重要者记录下来。暂时不一定或者不能公诸于世,这没有关系,但我认为对于家庭以及社会来说,却是甚为重要。首先能够将自己前辈的声音、形象或者口述的文字记录下来,亦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家庭财富,我认为这真正的传家宝,让子孙永远铭记。我们作为晚辈应该善于与老人们沟通,尽量理解,让他们尽量把过去的经历叙述出来,以便为他们百年之后,为家人和社会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录。要做好这样的事,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便足敷运用。
  

一:买一支录音笔(条件稍好,可用摄录机),以提问的方式,引导老人的叙述,免得过于宽泛,而没有主题。整理出来,可刻录成光盘自我保存,或者分赠友好,以及相关的研究者。做这样的事,并不复杂,且不会过于耗费太多的金钱。
  

二:每次集中说清楚一个问题,比如关于土改,关于农村大食堂等等。这样一来,就便于将来整理。
  

三:每次以两小时以内的谈话为宜。因为老人的身体及记忆,均有所下降,不能过于疲劳。宜将每次之谈话,当作与老人交心并解除其寂寞的亲情活动,这样便容易将工作持续不懈地进行下去,而且容易得到老人们的配合。
  

四:提问以书面的形式或者以临时提问形式均可,但宜简洁有情。所谓有情,就是晚辈宜以对长辈当时所处之环境、当时所处之心态、当时所做之事情抱以同情之理解。
  

五:整理后可打印出来,念给老人听,或者让老人自己阅读。以便给予订正。
  

六: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份内工作,以及属于自己的生活。采录以不耽误工作时间,以及打乱自己的生活步骤为宜。在这一点上来,我们要有美国人做义工的心态,点滴做起,持之以恒,但不会对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。
  

七:倘有余裕,你在帮助自己的长辈回忆过去后,可适当扩张到那些没有后人,或者后人无法作这些事的人的家庭,帮助他们将此记录下来。期以时日,必能形成一个丰富的、立体的记录,以便有益于个体,有益于家庭,有益于社会。不论是农村,还是在城市,都可以做出相关的有意义之记录。如你记录一个自然村(或者一个小队)诸人之回忆,或者你将城市的居民组,作为记录的单位。最后可编写《中国一个自然村人民的回忆录》或者《中国城市居民点的回忆》,如果家庭是大家族,那么可以弄成《某某家族回忆录》,这样一来,我们就可以保留下很多鲜活的历史。在这方面,我们不必花费大量金钱,也不必花大量的时间,即可慢慢做到,我们需要的只是每日拱一卒、锲而不舍的精神。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,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.net
Report

Replies, comments and Discussions:

  • 枫下拾英 / 人生足迹 / 看了ELY的自传很有启发, 贴一篇文章与大家共享
    本文发表在 rolia.net 枫下论坛[转贴]冉云飞:怎样帮助老人回忆历史

    我总是认为,历史不是毫无生气的死东西,不是一堆干瘪冰冷的数字,不是大人先生们的录鬼簿,不是官方表扬稿,不是统治阶层的旌表书。而是由那些曾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具体的个人,特别是许多小人物生动鲜活地组成的,因为没有鲜活之个体在世界上的行走记录,历史便显得空洞而无情。那么类似法国年鉴学派,如布罗代尔关于地中海之研究,以及他人所著之《蒙塔尤》(一时想不起作者名字,待查),便不会出笼;美国孔飞力的《叫魂》、史景迁的《王氏之死》之类的史学著作,便没有着笔的根基。
      

    几千年来的中国包括近现代,中国都没有选择一种真正以对个体的权利之尊重为主体的社会制度,这真是我们人民的不幸。尤其不幸的是,一九四九年的制度选择,或者说所谓的“大势所趋”,更加将我们所遭遇的不幸,推到几千年来的极致。别的不说,单是非正常死亡(大饥饿、乱杀、批斗、武斗、因不堪凌辱的自杀等)的人数,也绝对是中国几千年来之最,甚至可能是中国历史上非正常死亡人数的总和。但这些非正常死亡人数,还有多少人能留下姓名、籍贯、职业、所犯错误之因由、何处接受惩罚、最后的结果等的基本信息。一个人鲜活地来到世上,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悲惨地死去,这不是件令人伤痛的事么?一个人的悲惨死去,一批人悲惨地死去,大规模的非正常死亡,难道还有比这更加令人触目惊心的事么?但这样的事,我们中国的记录究竟有多少?我敢说,也许连非正常死亡的人之零头都还不足。
      

    我是遇着老年人,我就劝他们写回忆录的人,这固然是胡适先生所倡导之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写回忆录的原则。历史是多侧面多角度的,不是任何所谓的官方历史,乃至学者独力撰写,所能够完全涵盖的,因为有许多鲜活的个人,不能纳入这些所谓的宏大叙事中。但这样不能涵盖的人物是何其之多,多到以至于让我们忽略的程度。这样的忽略,不仅是我们一贯不尊重个人的历史传统在作怪,而且也是我们对历史过于呆板认识的结果——不少人认为历史只是由大事件所铸就而成的——如果我们众多的个体生活在这个国家的纪录,那么这个历史的真实就将大打折扣,同时这历史的丰富有肉亦将难以保证。有鉴于此,我们除了官方历史、学者历史、民间历史(包括族谱、墓志铭等),还应该有非常鲜活的个体的口述记录,这样才可以弥补历史因过于庞大,而忽视微小细节所造成的空洞之感。
      

    四九年后,中国什么都缺,就是不缺灾难。各种运动风起云涌,各种整人手段层出不穷,各种非正常死亡人数大量涌现,人民的恐惧之感无以复加,不知什么时候灾难会突然降临,使你妻离子散、家破人亡。所幸在这样频密的灾难之后,尚有些九死一生、侥幸逃脱的漏网之人,但这些人已近风烛残年,存世之时日不可乐观。而这些人尚有后代,妻室儿女,大家茶余饭后也许会零星说到其间的无妄之灾,发几声感叹而已。难道我们所身历的苦难,就只配拿来作为茶余饭后几声没有记忆、无足轻重的感叹而已吗?我想是不能这样的,尤其是许多受到迫害的家庭之难属(包括身受灾难的家属、死难者的家属)更应该抓紧时间,将能够记录、抢救下来的资料,抢救出来。给自己后人留下一段珍贵的历史。不然,我们的先辈所受的灾难,不仅没有得到相应的报偿(比如平反改正、比如补发损失、比如国家赔偿、比如追究责任、比如让施加者及所属之政府当局真诚道歉等等),而且没能得到有效的记录,就此消息于天壤间。这不仅是受难者的不幸,更是受难者后人之不幸,亦是整个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社会的不幸。因为我们受了苦,并没有在苦中得到有效的教训,与深切的反省,以免让其以后不再发生。如果不能这样,那样我们所受的苦,便是白受了。好像我们中国人生来就这样低贱,只配一代代地受苦受难似的。
      

    每天来看我博客的人,既有老年人,更多的是年轻人。我认为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,将自己父母或者祖辈老人们的经历,择其重要者记录下来。暂时不一定或者不能公诸于世,这没有关系,但我认为对于家庭以及社会来说,却是甚为重要。首先能够将自己前辈的声音、形象或者口述的文字记录下来,亦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家庭财富,我认为这真正的传家宝,让子孙永远铭记。我们作为晚辈应该善于与老人们沟通,尽量理解,让他们尽量把过去的经历叙述出来,以便为他们百年之后,为家人和社会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录。要做好这样的事,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便足敷运用。
      

    一:买一支录音笔(条件稍好,可用摄录机),以提问的方式,引导老人的叙述,免得过于宽泛,而没有主题。整理出来,可刻录成光盘自我保存,或者分赠友好,以及相关的研究者。做这样的事,并不复杂,且不会过于耗费太多的金钱。
      

    二:每次集中说清楚一个问题,比如关于土改,关于农村大食堂等等。这样一来,就便于将来整理。
      

    三:每次以两小时以内的谈话为宜。因为老人的身体及记忆,均有所下降,不能过于疲劳。宜将每次之谈话,当作与老人交心并解除其寂寞的亲情活动,这样便容易将工作持续不懈地进行下去,而且容易得到老人们的配合。
      

    四:提问以书面的形式或者以临时提问形式均可,但宜简洁有情。所谓有情,就是晚辈宜以对长辈当时所处之环境、当时所处之心态、当时所做之事情抱以同情之理解。
      

    五:整理后可打印出来,念给老人听,或者让老人自己阅读。以便给予订正。
      

    六:每个年轻人都有自己的份内工作,以及属于自己的生活。采录以不耽误工作时间,以及打乱自己的生活步骤为宜。在这一点上来,我们要有美国人做义工的心态,点滴做起,持之以恒,但不会对自己的日常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。
      

    七:倘有余裕,你在帮助自己的长辈回忆过去后,可适当扩张到那些没有后人,或者后人无法作这些事的人的家庭,帮助他们将此记录下来。期以时日,必能形成一个丰富的、立体的记录,以便有益于个体,有益于家庭,有益于社会。不论是农村,还是在城市,都可以做出相关的有意义之记录。如你记录一个自然村(或者一个小队)诸人之回忆,或者你将城市的居民组,作为记录的单位。最后可编写《中国一个自然村人民的回忆录》或者《中国城市居民点的回忆》,如果家庭是大家族,那么可以弄成《某某家族回忆录》,这样一来,我们就可以保留下很多鲜活的历史。在这方面,我们不必花费大量金钱,也不必花大量的时间,即可慢慢做到,我们需要的只是每日拱一卒、锲而不舍的精神。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,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.net
    • 我是转贴我爹的, 他的自传是他在病中和我奶奶一起回忆积累出来的. 我每读一句都能体会到他对岁月无情的感慨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