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发表在 rolia.net 枫下论坛 寻找燕秋
燕秋是我小学的同学,一个很美很美的女孩。凌波仙子生尘袜,水上轻盈步微月,这大约就是我对她的感觉了。可以说,她几乎是我在小学的全部记忆了。燕秋是越南归侨,记得78年左右,农场的大礼堂突然住了好多人,都牵家带口打着地铺,当时我还小,只听大人议论,他们是越南归侨,我想,当时燕秋应该也在里面吧。
我是读小学二年级时才和她同班的,第一次见面的情形也已经模糊了,但她肯定引起了我的好感和注意。我们很快成为了朋友。燕秋的家在一条街的西边尽头,屋傍有条小溪,她家和我外婆家都住同一条街,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她家门口。燕秋家是二层的洋房,按照现在的说法,那可是复式洋楼啊。她是家里最小的,她上面我印象中有4个姐姐,都很漂亮,但燕秋在我眼里是最漂亮的。她父亲是个司机,一个不苟言笑的老实人,母亲似乎是不上班的。她还有一个侄子,有时放学了她也会去幼儿园接他。燕秋喜欢看书,我们的友谊就是从书开始的,我家有很多图书,她向我借,于是这样一借一还就持续了4年,直到小学毕业。二年级暑假,我到广州亲戚家度假,当时带回了香港的一些公仔书并借给她看,类似现在那些美少女图,我还临摹了一幅送给了她,她当时淡淡地说了一句,我就估计你会画这幅。在童年的伙伴中,除了燕秋,我还有其他几个好伙伴,有男孩子,也有女孩子,但心底觉得和燕秋是最好的,但奇怪,我居然连她家都没去过,即使天天上学经过。在她面前,我心总是象个小兔子那样,扑扑乱跳,很朦胧很奇异也很美好的感觉,而且是越来越明显。我从来不敢正视她那美丽的面庞,但她那乌黑的长发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深处。记得三年级时,有一次,全班搞课室卫生,她被一块砖头砸上了头,流了不少血,女同学们自然围了上来,一些顽皮的男同学就起哄了,我不知怎得,也跟着起哄,但当时心里挺着急的。真是多么奇怪的童年啊!小学毕业前夕那会,许多同学都会互换照片,但我和燕秋居然没有,所以我至今没有她的照片,真是很遗憾的一件事。
读初一时,她在二班,我分到了一班,大家见面少了许多,见面也不怎么打招呼了。到了初一下学期末,我家要搬到外地了,临走前,我跑到她班的窗外,我告诉了她,她默然无语。一年后的暑假,我回到农场探亲,她和姐姐阿凤经过我外婆家,我发现她突然长得好高,长成大姑娘了,一阵自卑感油然而生,令整个暑假都没有和她联系了。
随着功课不断增多,学习越来越紧张,我也甚少回农场了。渐渐地,我不再想她了。高中毕业后,我考上了大学,到武汉念书。
93年8月大三放暑假时,我又回到农场,在农场住了十几天,我突然有去看望她的冲动,但又觉得很不好意思,觉得很冒然很唐突。只是旁敲侧击地向亲戚和老同学打听她的一些情况,知道她还住在原来的屋子。直到临走那晚,我才鼓起勇气,敲开了她家的门。正巧,她在家,一个人在陪伴母亲。她变得更出落了,水灵灵的一双大眼睛,着一件白色的印着花纹的衣裳。她倒了一杯茶给我,她对我的造访很意外也很惊奇,但看得出很高兴。我们聊了一些往事,知道她高中毕业后就待在家里照顾母亲,姐姐们都外出了,有的还到了国外。记得她当时还托我问一问越南领事馆的电话。临走前,我说了一句,我们到小学那里走走好吗,她迟疑了一下,说,太晚了,妈妈身体不好。我也不勉强,接着留了地址就告辞了。
回到广州后,我当晚就写了一封信给她,长长的几页,她也很快就回了信。她的字还是象以前那样工整和秀丽,字如其人。我复信时,精心挑选了我去桂林旅游时的两张照片,附上寄给她,并说希望得到她的照片。她回信时说,原来有个哥哥在香港,因为她寄了照片,不久就失踪了,所以她很害怕并忌讳寄相片给别人。这令我郁闷了好些天。大三暑假结束后,我回到了学校,她又寄信给我,第一封信还寄到了南京,幸亏还能收到。后来,因种种原因,我回得少了。到了大四第一学期末,那是94年1月,我收到了她寄来的新年卡片,卡片中只有短短一句话,“你收到这封信时,我已经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了,祝你快乐。秋。”
我常常想,如果当时她愿意和我出去走走,看看我们曾经就读的小学,如果她当时寄了照片给我,我肯定地说,我们的人生轨迹绝对与现在不同。我不是说我现在过得不好,我后来也和我的高中同学结了婚,那是98年的事了。妻很贤惠,我们有个可爱的孩子,那是我们共同的希望和宝贝。我很爱她们。我自觉对燕秋的怀念,丝毫没有亵渎的成份。怀旧是一种记忆,更是一种权利。我们都有过对以往的留恋,正如我们常驻足于一些微小的物件面前而长久不肯离去,因为这些微小的物件往往构成了个人履历中的纪念碑,使我们确定无疑地赖此建立起人性的档案。我是一个多愁善感之人,我认同感动是善良的一种标志,而怀旧是感动的一个途径。今年春节期间,我开车再次回到农场。她家的老屋依然默默地待在原里,而小溪已经不存在了,物是人非!我伫立在屋旁的公路,久久不能离去。但我又怎等停留呢?!车慢慢地开动,我频频回头,那凝结岁月而凄迷的老屋,让我远远望去,伤感地难以自持,泪眼中幻出两个少年,一前一后走在林荫下。
我曾试图通过网上来查询她的下落,也曾问过一些人,但一直都没有结果。昨天,接到堂弟的电话,他说,你的同学移民去了加拿大了。我堂弟这两年调到农场工作,我特意委托他帮我打听燕秋的下落的。我终于得知了她的下落!
燕秋是8月生的,7岁左右回到祖国,在22岁时又漂洋过海,距今已十几个年头了,她在异乡还好吗?我还能再见到她吗?我想,她现在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,小孩该有两个了吧。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她或许正在和丈夫、小孩沐浴在春光里,躺在自家的花园里晒太阳吧!我默默地祝福她,我的同学,燕秋。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,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.net
燕秋是我小学的同学,一个很美很美的女孩。凌波仙子生尘袜,水上轻盈步微月,这大约就是我对她的感觉了。可以说,她几乎是我在小学的全部记忆了。燕秋是越南归侨,记得78年左右,农场的大礼堂突然住了好多人,都牵家带口打着地铺,当时我还小,只听大人议论,他们是越南归侨,我想,当时燕秋应该也在里面吧。
我是读小学二年级时才和她同班的,第一次见面的情形也已经模糊了,但她肯定引起了我的好感和注意。我们很快成为了朋友。燕秋的家在一条街的西边尽头,屋傍有条小溪,她家和我外婆家都住同一条街,我每天上学都要经过她家门口。燕秋家是二层的洋房,按照现在的说法,那可是复式洋楼啊。她是家里最小的,她上面我印象中有4个姐姐,都很漂亮,但燕秋在我眼里是最漂亮的。她父亲是个司机,一个不苟言笑的老实人,母亲似乎是不上班的。她还有一个侄子,有时放学了她也会去幼儿园接他。燕秋喜欢看书,我们的友谊就是从书开始的,我家有很多图书,她向我借,于是这样一借一还就持续了4年,直到小学毕业。二年级暑假,我到广州亲戚家度假,当时带回了香港的一些公仔书并借给她看,类似现在那些美少女图,我还临摹了一幅送给了她,她当时淡淡地说了一句,我就估计你会画这幅。在童年的伙伴中,除了燕秋,我还有其他几个好伙伴,有男孩子,也有女孩子,但心底觉得和燕秋是最好的,但奇怪,我居然连她家都没去过,即使天天上学经过。在她面前,我心总是象个小兔子那样,扑扑乱跳,很朦胧很奇异也很美好的感觉,而且是越来越明显。我从来不敢正视她那美丽的面庞,但她那乌黑的长发至今仍留在我的记忆深处。记得三年级时,有一次,全班搞课室卫生,她被一块砖头砸上了头,流了不少血,女同学们自然围了上来,一些顽皮的男同学就起哄了,我不知怎得,也跟着起哄,但当时心里挺着急的。真是多么奇怪的童年啊!小学毕业前夕那会,许多同学都会互换照片,但我和燕秋居然没有,所以我至今没有她的照片,真是很遗憾的一件事。
读初一时,她在二班,我分到了一班,大家见面少了许多,见面也不怎么打招呼了。到了初一下学期末,我家要搬到外地了,临走前,我跑到她班的窗外,我告诉了她,她默然无语。一年后的暑假,我回到农场探亲,她和姐姐阿凤经过我外婆家,我发现她突然长得好高,长成大姑娘了,一阵自卑感油然而生,令整个暑假都没有和她联系了。
随着功课不断增多,学习越来越紧张,我也甚少回农场了。渐渐地,我不再想她了。高中毕业后,我考上了大学,到武汉念书。
93年8月大三放暑假时,我又回到农场,在农场住了十几天,我突然有去看望她的冲动,但又觉得很不好意思,觉得很冒然很唐突。只是旁敲侧击地向亲戚和老同学打听她的一些情况,知道她还住在原来的屋子。直到临走那晚,我才鼓起勇气,敲开了她家的门。正巧,她在家,一个人在陪伴母亲。她变得更出落了,水灵灵的一双大眼睛,着一件白色的印着花纹的衣裳。她倒了一杯茶给我,她对我的造访很意外也很惊奇,但看得出很高兴。我们聊了一些往事,知道她高中毕业后就待在家里照顾母亲,姐姐们都外出了,有的还到了国外。记得她当时还托我问一问越南领事馆的电话。临走前,我说了一句,我们到小学那里走走好吗,她迟疑了一下,说,太晚了,妈妈身体不好。我也不勉强,接着留了地址就告辞了。
回到广州后,我当晚就写了一封信给她,长长的几页,她也很快就回了信。她的字还是象以前那样工整和秀丽,字如其人。我复信时,精心挑选了我去桂林旅游时的两张照片,附上寄给她,并说希望得到她的照片。她回信时说,原来有个哥哥在香港,因为她寄了照片,不久就失踪了,所以她很害怕并忌讳寄相片给别人。这令我郁闷了好些天。大三暑假结束后,我回到了学校,她又寄信给我,第一封信还寄到了南京,幸亏还能收到。后来,因种种原因,我回得少了。到了大四第一学期末,那是94年1月,我收到了她寄来的新年卡片,卡片中只有短短一句话,“你收到这封信时,我已经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了,祝你快乐。秋。”
我常常想,如果当时她愿意和我出去走走,看看我们曾经就读的小学,如果她当时寄了照片给我,我肯定地说,我们的人生轨迹绝对与现在不同。我不是说我现在过得不好,我后来也和我的高中同学结了婚,那是98年的事了。妻很贤惠,我们有个可爱的孩子,那是我们共同的希望和宝贝。我很爱她们。我自觉对燕秋的怀念,丝毫没有亵渎的成份。怀旧是一种记忆,更是一种权利。我们都有过对以往的留恋,正如我们常驻足于一些微小的物件面前而长久不肯离去,因为这些微小的物件往往构成了个人履历中的纪念碑,使我们确定无疑地赖此建立起人性的档案。我是一个多愁善感之人,我认同感动是善良的一种标志,而怀旧是感动的一个途径。今年春节期间,我开车再次回到农场。她家的老屋依然默默地待在原里,而小溪已经不存在了,物是人非!我伫立在屋旁的公路,久久不能离去。但我又怎等停留呢?!车慢慢地开动,我频频回头,那凝结岁月而凄迷的老屋,让我远远望去,伤感地难以自持,泪眼中幻出两个少年,一前一后走在林荫下。
我曾试图通过网上来查询她的下落,也曾问过一些人,但一直都没有结果。昨天,接到堂弟的电话,他说,你的同学移民去了加拿大了。我堂弟这两年调到农场工作,我特意委托他帮我打听燕秋的下落的。我终于得知了她的下落!
燕秋是8月生的,7岁左右回到祖国,在22岁时又漂洋过海,距今已十几个年头了,她在异乡还好吗?我还能再见到她吗?我想,她现在应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,小孩该有两个了吧。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她或许正在和丈夫、小孩沐浴在春光里,躺在自家的花园里晒太阳吧!我默默地祝福她,我的同学,燕秋。更多精彩文章及讨论,请光临枫下论坛 rolia.net